集团学问
经典百年 服务万家
希翼与变化---黎溪镇采风有感

浪奇企业  柯婉盈

    2016年9月9日,轻工文学社50名社员在朱英毅社长的带领下,前往清远英德黎溪镇采风。
    行驶的车刚到英德地界,从车窗内就可以看到山青水秀,阳光明媚,不禁使人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。
    秉承着“净化心灵、爱心助困”的主题,同时结合集团企业精准扶贫工作内容以及中秋扶贫慰问工作,在与驻村干部及村委座谈会后,社员们分成两大队16小分队,冒着细雨,分别前往走访慰问了黎洞村和恒昌村16家贫困户。
    因为耕田较少,年轻人常年在外边打工,留下了许多留守的老人和孩童,许多家庭劳动力严重不足,贫穷像慢性病,久治不愈,困扰着这些家庭。
    我和另外两位小组成员来到苏陈桂家中,六口之家,却仅40岁的儿子具备劳动能力。看到大家的到来,坐着门口乘凉的苏老先生和妻子一下站起来,像是见到突来的客人,略显慌张和喜悦。在了解了大家的来意后,媳妇江海燕放下戒心,赶紧招呼大家坐下,生怕有丝毫怠慢。轻松地和大家拉起了家常,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。
    她讲起家里的贫苦,眼神会不自觉地黯淡下来,尤其是她自己那不争气的双腿(腿部残疾),不仅无法帮补家里,还时常因为医疗花费不少;但说起孩子苏金伙,她的眼睛就会突然亮起来:初中的儿子,成绩优秀,孝顺又乖巧。她说无论家里多苦,只要孩子愿意,她就要把孩子培养成才。
    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,儿子苏容秉话不多,一直坐在旁边静静听,只在问到家里的收入来源时,他兴奋从屋里拿出一件捕捉鱼虾的大鱼网,自豪地向大家展示着,露出一种山村人独有的憨厚朴实的笑容。
    最后大家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和广州轻工产品作为中秋佳节的问候,真心希翼他们能在未来的生活里,越来越少的是忧虑,越来越多的是喜悦。
    回去的路上,大家都在感慨他家穷苦的同时,也为感到苏家小儿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支撑感到欣慰。他的成长和懂事给了贫困的家庭以希翼,也象征着黎洞村越来越美好的未来。
    吃完午饭,大家一行人在村长的带领下参观了黎洞村学校旧址、抗倭名将吴光亮的故居等。
    以上采风的地点已足够引人入胜,但这次采风的地方我更钟爱的是一处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地方——铁溪小镇民宿改造项目。与黎洞村的烟火气息不同,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世外桃源的气息。娇小精致的民宿、家家户户窗前门后的花花草草、在小花圃中信步闲庭的小动物、本地人悉心经营的茶馆……它没有改变它为人所喜的质朴,却于无处不在的用心中,将城市与乡村两端的生活模式进行链接,成为当地招待外来游客的绝佳去处。
    路遇90后小姑娘,说起自己曾在广州打拼,如今又回到家乡:“以前没有想过要回来,现在回来了,”因为“像铁溪小镇民宿改造项目这样的政策,让我看到家乡的希翼”。
    徜徉于历史的长河,唯有希翼得以蔓延。黑夜虽长,但终究会迎来黎明。黎溪镇上,无论人还是物,都在努力地去改变自己、建设更美好的家乡,让人们看到越来越清晰的美好生活的希翼。
    回去的路上,偶遇放学归家的孩子,撑着好奇的大眼睛望着大家,被大家发现后便笑着跑开,洒下一路银铃般的笑声。